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銀行需改變“當舖式”服務
來源:
貼現
發佈時間:
2010/8/9 下午 05:50:01
返回
打印
企業融資很多中小企業把目光投向了風投,但只有很小一部分能獲得融資,銀行仍是中小企業融資的主力。一頭是嗷嗷待哺的中小企業,另一頭是手捏大把資金,卻因企業缺少抵押物或擔保而不敢放貸的銀行。
很多中小企業把目光投向了風投,但只有很小一部分能獲得融資,銀行仍是中小企業融資的主力。一頭是嗷嗷待哺的中小企業,另一頭是手捏大把資金,卻因企業缺少抵押物或擔保而不敢放貸的銀行。對此,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認為,中小企業由於有形資產少,財務不規範、經營風險大,因此其融資難是一個世界性難題,但因為我國金融制度和金融服務不完善,表現得尤為突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根本解決方法是製度創新,如引入民間資本、發揮資本市場融資功能、改變銀行“當舖式”服務風格等。
郭田勇認為,中小企業融資難,關鍵在於供需不平衡。
在信貸市場,大型金融機構佔據主導地位,但它們服務的對像多是央企、大型企業,而對於數量龐大的中小企業群體,為其服務的中小金融機構則相對較少,這導致需求大供給小,因而出現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
郭田勇認為,現階段對企業融資起主導作用的依然是銀行,雖然風投在解決中小企業融資方面風生水起,但是能夠獲得風投的企業畢竟是少數,還有更多處於金字塔底端的中小企業需要通過銀行信貸來解決資金問題。
在郭田勇看來,目前很多銀行在中型企業貸款方面做得不錯,但是針對小型企業、微型企業的貸款增量並不多,特別是微型企業,這部分企業是最需要貸款的企業,但銀行的服務方式又制約了小企業信貸的發展。
郭田勇曾做過一個中小企業融資調查,發現中小企業拿不到銀行貸款很大程度上都是因為沒有抵押物。 “我們現在把銀行做成了'當舖'。”他表示,目前國內銀行的信用貸款還非常少,大部分貸款都是抵押貸款,抵押物是銀行最看重的東西,但恰恰是中小企業最大的“軟肋”。
郭田勇認為,如果銀行繼續按照“當舖式”的模式發展,中小企業融資很難有大的突破,只有服務方式創新才能激發銀行對於中小企業信貸的激情,這需要做好三方面工作。
第一,銀行業金融機構需要進一步提高風險甄別能力和金融服務水平。
第二,從資本市場的角度來看,中小企業直接融資市場有待進一步完善。郭田勇認為,當前中小企業通過銀行間接融資的佔比過大,資本市場發揮的作用遠遠不夠。
第三,民間資本進入金融機構很有必要。未來可以設立一些小銀行或專門服務中小企業的金融機構,在這方面民間資本將大有可為,比如引導民間資本參與商業銀行的增資擴股,參與農村信用社、城市信用社的改制工作等,對此《國務院關於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已經提及,關鍵要看地方政府能否認真落實。